|
2025年3月28日至3月30日AI行业资讯-AI论坛
三足乌AI元宇宙,AI论坛,编辑,小白
1. **2025中关村硬科技嘉年华启幕,AI前沿技术集中亮相**(10颗*)
3月28日至30日,以“浪潮将至 纪元新启”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关村硬科技嘉年华在京举办。作为中关村论坛配套活动,本届嘉年华汇聚宇树科技、荣耀、商汤等70余家企业,展示具身智能、生成式AI等前沿成果。活动通过“浪潮之声”“未来进化场”等五大场景,打造沉浸式科技体验,涵盖机器人表演、AI电影机、脑机接口等100+新产品首发。宇树科技将复刻春晚人机共舞场景,发布最新人形机器人;荣耀AI拍学机、网易有道智能耳机等十大产品首次公开亮相,推动AI技术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
2. **AI青年创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聚焦科技向善**(9颗*)
3月28日,由海淀区科协主办的“AI青年创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行。会议汇聚任章、曾毅等国内外院士专家,围绕AI安全、伦理及产业应用展开探讨。海淀区作为AI创新策源地,拥有1300余家AI企业及1.23万名学者,此次大会通过数字人导览、机器人互动等环节,展示青年团队在智慧能源、生物医学计算等领域的突破,助力海淀建设全球AI高地。
3. **英伟达投资企业CoreWeave登陆纳斯达克,首日市值200亿美元**(8颗*)
3月28日,英伟达注资的CoreWeave成功IPO,成为美股最大AI公司上市案例。该公司从加密货币挖矿转型GPU算力租赁,向微软、OpenAI等客户提供算力支持,2024年收入达19亿美元。尽管开盘破发,但CEO Mike Intrator强调AI基础设施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已与OpenAI达成120亿美元合作。不过,市场对其依赖大客户及未来竞争存疑,股价表现低迷。
4.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探讨AI驱动产业变革**(8颗*)
3月28日,中关村论坛年会高端智库论坛聚焦“AI浪潮与未来产业”。英国院士傅晓岚提出AI可助力无形资产估值,打通“技、产、财、融”链条;韩国院士金镇衡指出ChatGPT需向多模态、个性化发展。与会专家强调,AI与实体经济融合将催生新业态,中国需在未来制造、能源等领域强化战略布局。
5. **新榜内容节:AI重构内容生产力,企业加速数字化资产布局**(8颗*)
3月27日至28日,第十届新榜内容节在上海举行。新榜CEO徐达内表示,AI已从工具升级为“内容生产力基础设施”,其旗下工具“小豆芽”提升创作效率超50%,短剧《兴安岭诡事》实现纯AI制作变现突破。会议倡导企业从“借流量”转向“建资产”,通过矩阵账号管理、素人推广等策略沉淀数字资产,黄山旅游、泰康保险等案例展示了AI在文旅、金融领域的应用潜力。
6. **中兴通讯业绩会:AI成增长引擎,聚焦连接+算力战略**(7颗*)
3月28日,中兴通讯在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透露,2025年将围绕AI通信基础设施、算力产品及端侧应用发力。公司推出AIR解决方案及系列智算服务器,与中国电信合作的AI手机努比亚Z70 Ultra已上市。尽管面临运营商投资缩减,中兴通过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新领域拓展,2024年IDC收入增长193%,2025年Q1预增超100%,预计全年收入重回增长轨道。
7. **中国具身智能大会即将召开,政策与技术白皮书将发布**(7颗*)
3月29日至30日,中国具身智能大会(CEAI2025)将在北京举办。会议将授牌具身智能专委会,发布行业白皮书及十五大重点方向。海通证券指出,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30年规模达数万亿元,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推动行业加速发展。近期资金持续流入人工智能AIETF及机器人ETF,显示市场对赛道长期看好。
8. **MAXHUB启动全国合作伙伴大会,共筑AI+协作生态**(6颗*)
3月28日起,会议平板龙头MAXHUB在全国多地举办“智会百城”合作伙伴大会,聚焦AI会议解决方案升级及多行业场景应用。活动将展示新产品矩阵,携手合作伙伴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智慧办公、教育、医疗等领域,强化MAXHUB在智能协作市场的领导地位。
9. **中控技术工业AI大会:“机理+AI”赋能煤化工智能化**(6颗*)
3月27日,中控技术与伊泰化工联合举办工业AI共促大会,展示气化炉智能控制等解决方案。通过“机理+AI”技术,伊泰化工实现装置自控率超99%,年节煤1.18万吨,减少CO2排放3万吨。中控技术提出“AI+效益”全生命周期方案,推动流程工业降本增效,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以下是2025年3月28日至3月30日的AI行业资讯,按重要性排序(*数量代表重要程度):
10. **“人机共创·2025AI赋能正能量创作大会”发布生成式AI大模型备案成果**(6颗*)
3月29日至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配套活动“人机共创·2025AI赋能正能量创作大会”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央网信办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备案情况,展示“红色云展厅”“AI导演共创”等智媒应用,启动“2025AI正能量创作计划”。大会通过沉浸式展演与交互式展览,推动AI技术在正能量传播领域的创新应用,覆盖新闻采编、文化创意等场景,强化AI内容安全与伦理规范。
11. **生数科技发布高可控视频大模型Vidu Q1,商业化进程加速**(7颗*)
3月29日,清华大学团队孵化企业生数科技在中关村论坛期间发布业内首个高可控视频大模型Vidu Q1。该模型支持空间布局输入与多主体细节控制,音效同步精度达毫秒级,计划4月全球上线。目前生数科技SaaS产品已覆盖200+国家,用户超千万,其MaaS服务正深度融入动漫影视、文旅广告等行业,推动AI视频生成从“创意辅助”向“工业化生产”升级。
12. **海淀区推出“中关村AI北纬社区”,AI企业最高三年免租**(7颗*)
3月29日,海淀区在中关村论坛期间宣布设立“中关村AI北纬社区”,为AI初创企业提供最高三年免租的产业空间及千套人才公寓。政策分三类支持:高校成果转化项目全免租;新增企业前两年免租、第三年减半;区域内企业第一年免租、第二年减半。社区联动北大、清华等37所高校及国家实验室,构建“产学研用”生态,目标打造全球青年AI人才栖息地。
13. **中关村论坛聚焦AI伦理与安全,发布行业自律公约**(8颗*)
3月30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高端智库论坛发布《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北京倡议》,提出建立AI可解释性评估体系、强化数据隐私保护等12项准则。英国院士傅晓岚强调需平衡创新与风险,韩国专家金镇衡呼吁全球协同制定AI监管框架。论坛还发布“AI+工业制造”“AI+医药健康”等9大场景应用成果,推动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4. **中国具身智能大会发布十五大重点方向,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7颗*)
3月29日至30日,中国具身智能大会(CEAI2025)在北京召开,正式成立具身智能专委会并发布行业白皮书。海通证券预测,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2030年将突破万亿元,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推动行业加速发展。会议展示天工机器人、TRON 1双足机器人等产品,覆盖工业巡检、医疗康复等场景,配套发布十大重点技术攻关方向。
15. **华为昇腾910B芯片量产,算力提升50%**(6颗*)
3月30日,华为宣布昇腾910B AI处理器进入量产阶段。该芯片采用5nm工艺,算力达3000 TFLOPS,较前代提升50%,支持动态图与静态图统一编程框架MindSpore 2.0。华为同步发布AI开源社区计划,联合中科院推动国产算力生态建设,目标2025年实现昇腾芯片在政务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16.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配套指南生效,高风险系统监管趋严**(8颗*)
3月30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人工智能法案》实施指南,明确生成式AI、生物识别等“高风险”系统的合规细则。法案要求AI训练数据可追溯、聊天机器人标注身份,违规企业最高罚款全球营业额的6%。国内企业加速出海布局,商汤、科大讯飞等已启动欧盟市场合规认证,行业预计2025年全球AI治理成本将增加20%。
17. **特斯拉FSD V12在北美全面推送,端到端自动驾驶进入商用**(7颗*)
3月28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宣布FSD V12版本在北美向所有用户开放。该版本移除传统编程逻辑,完全依赖神经网络,通过16亿英里数据训练实现交通标志识别、行人手势理解等复杂场景处理。分析师预计,此举将推动自动驾驶技术普及,重塑汽车产业格局,国内车企加速跟进端到端技术研发。
18. **OpenAI与微软医疗AI工具“HealthGPT”完成临床测试**(6颗*)
3月29日,OpenAI与微软联合宣布“HealthGPT”在梅奥诊所等机构完成临床测试,准确率达92%。该工具整合GPT-5大模型与医学知识库,可分析CT、MRI影像并生成诊断报告,计划2025年下半年商业化。此举标志着AI在医疗领域的深度应用加速,国内平安好医生、腾讯觅影等企业加速布局AI辅助诊断。
19. **中国AIIA发布2025年AI产业报告,市场规模预计破万亿**(6颗*)
3月30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发布报告称,2024年我国AI核心产业规模达8500亿元,同比增长32%,预计2025年突破万亿。报告指出,大模型、具身智能、AI芯片为三大增长引擎,政策支持与算力基础设施完善推动行业发展。北京、上海等地AI企业数量占比超60%,区域集聚效应显著。
20. **MAXHUB启动全国合作伙伴大会,AI会议解决方案升级**(5颗*)
3月28日起,会议平板龙头MAXHUB在全国多地举办“智会百城”合作伙伴大会,展示新一代AI会议解决方案。新产品支持实时翻译、会议纪要自动生成等功能,覆盖智慧办公、教育、医疗等领域。MAXHUB计划2025年拓展300家合作伙伴,强化在智能协作市场的领导地位。
|
|